六安市供销社道德经典诵读2015年度工作方案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市供销社发布时间:2015-01-19 00:00
字号:

供办〔20152

六安市供销社道德经典诵读2015年度

工作方案

各县区供销社、社属企业、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六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六安市供销社党组决定在全市供销系统广泛开展“扬美德,促和谐”道德经典诵读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重要载体,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弟子规》以学规的形式,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通过广泛开展以《弟子规》为重点的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使广大干部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良好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活动内容 
  1、各县区社、社属企业要以约束、规范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举止为重点,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开展以《弟子规》为重点的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做到熟读诵、知其意、明其理、促其行,用诵读的方式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用道德规范言行。
  2、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邀请专家、学者组建传统美德教育讲师团,开展以《弟子规》为重点的传统经典宣传普及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要以家庭教育为引导,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传统经典进家庭、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提倡“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传统经典诵读活动,既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六安的现实需要。各县区社要通过诵读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努力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和谐相处的社会风尚。 
  2、全员参与,营造氛围。各县区社、社属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将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与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相结合,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相结合,充分利用市民文明学校、精神文明宣传栏和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良好环境,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3、创新形式,形成特色。各县区社、社属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将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与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相结合,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朗诵会、展示会、诵读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巩固诵读成果,提升文明素质。要不断总结经验,挖掘典型,形成特色。

附:应知必读道德经典书目、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共30篇)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4202122章)

3、《论语》(10篇)

1)《学而·学而时习之六章》(第146141516章)

2)《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4)《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5)《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6)《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7)《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8)《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9)《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10)《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1)《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2)《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3)《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4)《告子上·舍生取义二章》(第810章)

5)《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6)《尽心下·尽信(书)不知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1)《关睢》

2)《子矜》

3)《鸡鸣》

4)《伐檀》

5)《硕鼠》

8、《礼记》(3篇)

1)《苛政猛于虎也》(3篇)

2)《不食嗟来之食》

3)《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1)《曹刿论战》

2)《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

2、《夸父逐日》(《山海经》)

3、《鲧禹治水》(《山海经》)

4、《女娲补天》(《山海经》)

5、《嫦娥奔月》(《山海经》)

四、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买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五、爱国治国篇(10篇)

1、《国殇》(屈原)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3、《阿房宫赋》(唐·杜牧)

4、《木兰诗》(北朝民歌)

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6、《满江红》(宋·岳飞)

7、《正气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国说》(三、四篇)(清·梁启超)

9、《前出师表》(诸葛亮)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六、劝学励志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

2、《师说》(韩愈)

3、《孟母戒子》(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司马光)

6、《陋室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卖油翁》(宋·欧阳修)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七、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2015115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