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新香出山去 一方青绿约江淮
五月的微风,掠过大别山,轻抚江淮大地;一缕缕茶香,飘过绿水青山,在大湖名城弥漫开来。5月16日,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拉开帷幕,五湖四海的茶人、茶商、茶客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千年古韵的茶香之约,共寻一片叶子背后的神奇故事,共触茶旅融合在新时代的蓬勃脉动。
在这片茶香四溢的盛会上,六安茶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茶乡,带着大别山的灵秀,从千年历史传承中走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六安篮茶、六安黄大茶……匠心品质、创新活力与茶旅风情,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茶韵与匠心的千年对话
六安,是一座被茶香浸润的城市,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宛如一部厚重的典籍,每一页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翻开这部典籍,唐代陆羽《茶经》中,“庐州六安茶”是其最早的注脚;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更是盛赞其为“茶之极品”……六安瓜片,能赢得如此盛誉,皆源于坚守的匠心和独特的品质。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千年时光流转,这片叶子一直都是岁月沉淀的精华、茶人匠心的凝聚。走进六安展区,仿佛踏入了一片茶香秘境,每一款茶叶,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的馈赠,悄然间化作一杯杯香茗,滋养着无数爱茶之人的心灵。
“我们主打老品种,采摘于原产地核心区,经过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在数百个茶样中脱颖而出。”捧着“茶王”这个沉甸甸的奖牌,安徽润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文奇自豪地说,六安瓜片惊艳四座,凝聚着一代代茶人的匠心,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成为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高品质,不仅源于自然环境的恩赐,更离不开全域“无农残”茶区和绿色生态茶园的赋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证茶叶类绿色食品86个、有机农产品27个。从枝头到茶杯,每一滴茶汤,都凝结着自然精华与匠心精神。正如在合肥上班的山东小伙鲍容法所言:“板栗香、兰花韵,七分绿、三分黄,喝了十多年六安瓜片,品的就是那份纯粹,尝的就是那种愈久弥香。”
好茶,何止是六安瓜片,还有始于唐代的历史名茶霍山黄芽,以“兰草色、兰花形、兰花香”为特征的舒城小兰花,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功效的网红黄大茶,远销东南亚、被誉为“圣茶”的六安篮茶……近年来,六安市探索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对茶园进行测绘上图、赋码溯源,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控,这种科技与传统的结合,不仅保障了茶叶的品质,也为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古茶与新潮的跨界相拥
谁能想到,茶叶与精酿啤酒、中式奶茶等,竟能碰撞出美妙的火花。茶博会上,六安茶的创新成果,让广大客商眼前一亮。霸王茶姬·晴山栖谷、徽小六·六安瓜片中式精酿啤酒,便是创新的典范之作。
“我们在做好原叶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不断投入研发,将六安瓜片融入啤酒中,使其既具有茶香,又有麦香与酒香,三种香气交融,碰撞出独特风味。”中国制茶大师、徽六茶业技术总监武卫权,眼中满是自豪与兴奋:“短短一个多月,就卖了20多万箱,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
千年的历史荣耀,如何与当代的消费需求同频共振?六安茶企给出了答案:拓展新的消费场景,开辟新的奔跑赛道,让古老的六安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当前,年轻人对饮品的选择多样化,六安茶精准地抓住了市场需求,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合肥当地茶商陈红深有感触。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六安茶在新时代的发展密码。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六安茶谷”建设,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达80万亩、产量4.86万吨、综合产值223.1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从茶叶的深加工到产品的跨界融合,不断拓展边界,延长产业链,创造更多可能。
一片叶子,承载着千年的文明;一缕茶香,传递着美好的向往。如何在创新的同时,不失传统韵味?如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茶博会的茶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案例分享会上,六安茶企虚心学习,深入思考。正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所言:“只有在传承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引领潮流,让更多人爱上这片神奇的叶子。”
茶香与山水的诗意邂逅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旅游资源。当茶香遇上青山绿水,一个个关于诗与远方的故事,在皖西悄然上演。
“好山、好水、好茶、好民宿,我在和美乡村等你来。”舒城石关兰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世存,在茶博会上发出了诚挚邀请。一心做茶30多年,几年前,他看好周边的万佛山、万佛湖等旅游资源,打造了一个集观光、采摘、品茶、住宿于一体的茶旅综合体,节假日民宿客房供不应求。
一片茶叶,成就一杯香茗,带动一方发展。茶旅融合,让茶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当游客们漫步在六安的茶园中,呼吸着清新的茶香,欣赏着如画的风景,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包茶叶,更是一段难忘的记忆,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3月份,我们刚成立协会,这是第一次来参展。在茶博会展馆,作为唯一的镇级茶业协会,我们拥有一个独立的展区。”金寨县麻埠镇茶业协会秘书长刘善阔坦言,来自原产地核心区的茶企踊跃参展,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希望更多游客走进皖西茶园,感受茶叶从枝头到茶杯的全过程,体验独特的茶文化魅力。
步入金寨茶园,游客们仿佛置身流动的画卷,手指轻点叶片,与茶树来一场亲密对话;漫步霍山茶厂,在制茶师傅的匠心演绎下,倾听着霍山黄芽的前世今生;徜徉舒城小兰花茶园,游人不仅沉醉于满眼的新绿,更在缕缕茶香中品尝地道美食,让视觉与味觉共舞。近年来,六安市以茶为媒,在茶园、茶文化与旅游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精心培育茶旅品牌,为每一位寻访者带来一场身心交融的文化之旅。
据悉,茶博会为期4天,六安市共有68家茶企参展,设1个市级馆,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3个县级馆,1个“徽六”龙头企业馆,1个金寨县麻埠镇茶协馆,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舒城县晓天镇独山村2家企业入驻乡村振兴馆。现场签约3个重点项目,意向资金达3.05亿元。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霍货有名 霍山黄芽”品牌向海内外客商作专场推介。一片片叶子,承载着山水灵气、千年古韵,品质为基、创新为翼、融合为径,六安茶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