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1年度理事会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供销社精心指导下,市供销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三农”大局,深化综合改革,奋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全市供销合作社在新冠疫情冲击的危机中寻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社有经济由亏转盈、逆势增长,实现销售总额为219.07亿元,利润总额2.33亿元。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按照省市综合改革任务要求,着力推进综合改革,制定出台了我市供销社系统2021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书,指导督促各县区供销合作社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分管市长多次召开协调会,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确保稳步推进实施,六安市供销社选取金寨县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目前金寨县印发了《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实施方案》,确定金寨县吴家店镇、油坊店乡两个乡镇先行试点;发展村级供销社,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基层社分类改造及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截至目前,我市供销系统共有88家基层社,基层社社员数达2.4万余人,专业合作社432家,为农综合服务社1459个,叶集区供销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专项资金,制定了财务相关制度,规范基层社资产管理。
(二)为农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推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供销社系统创新农业生产服务,加快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扩大托管土地面积。推动生产服务向加工、流通等产业链后端延伸。全系统实现土地全托管面积累计约8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50余万亩次,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13个。六安市霍邱县依托长集瞭原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土地托管,开展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无人机飞防作业等为农服务工作。霍山供销社依托汇农公司新建为农服务中心,土地全托管面积由去年的5000亩增加到今年的10000亩,服务带动周边300余农户。裕安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加入全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推进农村电商服务。实施“供销社+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纳入“新网工程”支持方向,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企业12家,其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5个,入驻商户63家,经营品种达3785个,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9.07亿元。金寨县供销社参股组建的安徽中合大别山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国家商务部批准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三)乡村振兴贡献新力量。强化“832”平台运行。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832”平台,通过邀请平台技术人员培训入驻企业、召开入驻平台企业负责同志座谈会总结经验、赴北京“832”平台总部学习调研、帮助市直机关单位采购本市农产品等方式提高平台的销售力度。我市4个脱贫县共入驻“832”平台供应商322家,入驻平台企业上传商品数4504个,累计成交金额达2.294亿元,其中金寨县累计成交金额达1.886亿元,在安徽省县级排名第一位,全国排名前列。金寨县人民政府受邀参加“832”平台北京总部产品推介会,并受到了胡春华副总理的亲自接见;创新消费扶贫载体。舒城县、叶集区等供销社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在县区投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50台,全年销售额达42余万元;做好产销对接。组织我市20余家龙头茶企,邀请采购商近30家参加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举办专场品牌推介会,积极参加美丽茶村(镇)推介,我市两茶镇、三茶村荣获“2021首届安徽美丽茶村(镇)”称号,市供销社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强化项目带动。利用省级“新网工程”资金扶持项目3个,累计资金117万元,其中扶持原贫困县1个,扶持资金达52万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参与构建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舒城县已在辖区19个乡镇建设现代化回收网点、设立再生资源兑换超市。
(四)从严治社取得新成果。全系统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市社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强化理论武装。市供销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强化班子建设。实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及时调整领导班子分工,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强化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市委深化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对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作廉政风险提示牌;成立了六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六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全面从严治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金安区供销社修订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并新增了3项制度,涉及服务承诺、资产管理、干部任免等17项。强化矛盾化解。排查系统内不稳定因素,建立信访事项清单,分管市长多次听取汇报,并协调召开多部门碰头会。8户拆迁户安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原市棉麻公司北站仓库征迁工作完成,破产改制企业欠缴的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市供销社原聘用人员要求补缴社会保险问题妥善解决,部分信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澄清或解决。
二、2022年工作谋划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2022年全市供销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
(一)在持续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深化综合改革是供销合作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稳步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按照省供销社部署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督导,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的经验,由点及面向其他县区推广;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关系。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有资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理事会要落实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监事会要强化监督职能。按照社企分开、“双线运行”的原则,建立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统筹用好社有资本收益,把控社有资本收益投资方向,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
(二)在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上下功夫。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订单式服务;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资龙头企业以连锁、加盟等方式,改造、整合各类农资经营网络资源,做好技物结合等系列服务,建立农资商品质量追溯体系;支持社有企业在城乡社区建设一批连锁店、平价店、直销店等农产品零售终端,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联结产销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实体+互联网”方式,加快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继续巩固“832”电商平台工作成果,推进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开展多种形式产销对接;积极协助市政府做好茶博会的参展工作,充分发挥茶博会交流合作平台作用;抓住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机遇,积极与上海市松江区供销社对接,在上海建立六安优质绿色农产品销售平台。
(三)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上下功夫。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农业服务国家队。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就是我们完成任务、履行使命的前沿阵地。在做“强”上下功夫。要深入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持续巩固“3368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成果,因地制宜采取盘活社有资产、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等多种方式,实现薄弱基层社的升级改造,创建一批综合实力强、服务功能全、与农民联结紧的基层社标杆社;在做“优”上下功夫。促进基层社与专业合作社双向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其内部管理和成员间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地实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积极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在做“全”上下功夫。推动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大力推进网点信息化改造,体现综合服务社的新功能,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活服务需求。积极争创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四)在推进社有企业发展上下功夫。社有企业作为系统为农服务的重要依托,是供销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所在。要完善市、县社两会体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横向联合、纵向合作等途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各种经济形式的联合;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主业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巩固行业话语权。在发展中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引导农民开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并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更多地返还给农民,逐步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要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从制度上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五)在推进全面从严治社上下功夫。全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供销总社和省供销社关于全面从严治社工作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全面从严治社工作,强化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逐项理清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任务,密切关注“四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表现、新动向,在重大节日、重要节点进行廉政提醒,对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了解核实、提醒谈话,抓早抓小、警钟长鸣;继续做好行业性系统性廉洁风险点再排查再梳理,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廉洁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健全防控机制,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建立完善供销社监督工作相关制度,推动纪检、监事会、审计、社资监管等监督力量有机整合,形成统筹协同、相互配合的监督工作新格局。